方制
基本解釋
謂方始制定疆域。《漢書·地理志上》:“昔在 黃帝 ,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壄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 顏師古 注:“方制,制為方域也。” 王先謙 補注:“《廣雅·釋詁》:‘方,始也。’言 黃帝 徧行天下,始裁制萬里,區別州野。”后引申指疆域。《老殘游記》第十四回:“ 漢 朝方制,不過萬里,尚不與水爭地;我國家方制數萬里,若反與水爭地,豈不令前賢笑后生嗎?”
英文翻譯
1.【醫】regulations for making up prescription
成語(Idiom):方制(fāng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規矩、法度進行治理和管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制源自古代的軍事制度,意為按照法度和規矩進行治理和管理。方制強調遵循規章制度,依法行事,不偏不倚,不徇私情。在現代社會中,方制也可以指代遵循規則和制度進行管理和治理的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制常用于描述政府、組織或個人遵循法律、規章制度進行管理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指責不遵守規則、濫用職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制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為:“方制則上下無患。”這句話意為按照規矩和制度進行管理,就能使上下關系和諧,沒有紛爭和矛盾。后來,方制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一種按照規矩和法度進行治理的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方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組織一直遵循方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管理。
2. 她是一位循規蹈矩的領導,總是堅持方制,不偏不倚。
3. 這個國家實行方制,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正常運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制這個成語與“方方正正”聯系起來,方形代表規矩,正正代表法度,從而記住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古代軍事制度和現代社會的管理規則,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制的含義和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導我們要遵守方制,不要隨便亂扔垃圾。
2. 初中生:學校里有許多規章制度,我們要遵循方制,不違反校規。
3. 高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按照方制,嚴禁作弊行為。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遵守方制,做好學生工作。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按照方制,遵循公司的規章制度,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