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衣
基本解釋
◎ 百衲衣 bǎinàyī
(1) [monk's ragged robe]∶指和尚穿的用許多小布片拼制成的袈裟
(2) [ragged dress made of patches]∶泛指補丁很多的衣服
英文翻譯
1.(袈裟) monk's ragged robe, made of patches
詳細解釋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補綴之多。亦借指補綴甚多的破舊衣服。《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巧裁縫,能繡補,刺成盤龍須甘雨。個個能裝百衲衣,師兄收取天宮女。” 宋 陸游 《懷昔》詩:“朝冠掛了方無事,卻愛山僧百衲衣。” 元 范康 《竹葉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飯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這等麤衣澹飯且淹消。”《西游記》第七十回:“﹝ 行者 ﹞搖身一變,又變做一個道童:頭挽雙抓髻,身穿百衲衣。” 楊朔 《泰山極頂》:“過去,農民各自擺弄著一小塊地,弄得祖國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參見“ 百衲 ”。
成語(Idiom):百衲衣 (bǎi nà yī)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nà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補丁很多的衣服,比喻經歷過許多困難和磨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衲衣是由“百”和“衲衣”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百”意為許多,“衲衣”指的是和尚穿的衣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補丁很多的衣服,比喻經歷過許多困難和磨難的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堅持不懈地奮斗,最終取得了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仍然堅持不懈地奮斗,最終取得了成功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經歷非常豐富,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一個故事。相傳,唐朝時期有一個名叫李白的詩人,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的時刻。他常年流浪,生活貧困,衣服破爛不堪。有一次,他在一座廟里遇到了一個和尚,這個和尚看到李白的衣服破爛不堪,就給他一件自己穿過的衲衣。李白非常感激,并將這件衲衣視為寶貝,終身珍藏。后來,人們就用“百衲衣”來形容李白的經歷和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百衲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是靠著自己的百衲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2. 這個企業家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但他的百衲衣使他變得堅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衲衣”與“百”和“衣”兩個字聯系起來,想象一件衣服上布滿了許多補丁,形象地表達了經歷了許多困難和磨難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難和堅持不懈相關的成語,如“破釜沉舟”、“堅持不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每天都幫我修補衣服,現在我的衣服就像百衲衣一樣。
2. 初中生:雖然他家境貧寒,但他通過努力學習,終究改變了命運,擺脫了百衲衣的生活。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只有那些有著百衲衣精神的人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