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窱
成語(Idiom):杳窱
發音(Pronunciation):yǎo y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景物遙遠幽深,不可捉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杳窱”由兩個詞組成,其中,“杳”意為遙遠,深遠,不可測量;“窱”意為深邃,幽深。合在一起,表示景物遙遠幽深,難以捉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遠離人煙、景色幽深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或觀念深奧、難以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成語“杳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齊物論》中。在這篇哲學著作中,莊子通過描述一個人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蝴蝶,然后又不確定自己是蝴蝶還是人的經歷,表達了人類對現實和夢境的區分困惑。這個故事中的“杳窱”形容了人類對于真實和虛幻之間的界限難以捉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杳窱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杳窱。其中,“杳”作為形容詞修飾“窱”,表示景色遙遠;“窱”作為形容詞修飾某個景色,表示幽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杳窱而美麗,仿佛進入了仙境。
2. 他的思想深奧杳窱,常常讓人難以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杳窱”聯想為一個遙遠而幽深的山谷,想象自己站在山谷中,感受到其中的靜謐和神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杳窱”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如“杳無音信”、“幽深莫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山谷里的景色杳窱,讓人感到神秘而好奇。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思想非常杳窱,我們很難理解他的觀點。
3. 高中生(16-18歲):這幅畫的意境杳窱,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問題的答案杳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