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iān xià tài píng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ㄊㄞˋ ㄆㄧㄥˊ天下太平
◎ 天下太平 tiānxià-tàipíng
[all is at peace] 全國或全世界局勢安定
詞語解釋
tiān xià tài píng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ㄊㄞˋ ㄆㄧㄥˊ天下太平
全國或世界局勢安定。亦形容社會秩序好,到處都很安定。《禮記·仲尼燕居》:“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以天下太平也。”《漢書·王莽傳上》:“太皇太后圣明, 安漢公 至仁,天下太平,五穀成孰。”《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元年》:“ 雍 ……謂軍士曰:‘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丁字!’” 魯迅 《墳·燈下漫筆》:“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圣。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于是便‘萬姓臚歡’了;用成語來說,就叫作‘天下太平’。”如:社會是復雜的,不能靠發幾個指示、下幾道命令就做到天下太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天下太平
成語(Idiom):天下太平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xià tài p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天下太平是指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下太平是中國古代帝王統治下的理想狀態,表示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寧、人民幸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時期,也可以用來祝愿國家和世界的和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下篇》記載了一個關于天下太平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有一位名叫伯夷的賢人,他為了追求道德的完美,選擇了不食周粟而餓死。后來,伯夷的弟弟叔齊也效仿他的行為,結果兩兄弟都因此餓死。他們的行為震動了當時的社會,人們紛紛效仿,社會風氣得到改善,天下太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下太平是一個四字的成語,由兩個名詞組成,具有平仄相對、韻律優美的特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天下太平的時代,人們過著幸福安寧的生活。
2. 我們希望世界能實現天下太平,擺脫戰爭和沖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天下太平”與和平、安寧的概念進行聯系,同時可以使用記憶法,比如制作閃卡,寫下成語的含義和例句,多次重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和哲學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天下太平的含義。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和平、安寧相關的成語,如“一團和氣”、“國泰民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天下太平,沒有戰爭和災難。
2. 初中生:只有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才能真正實現天下太平。
3. 高中生:在世界各國都致力于和平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努力為實現天下太平做出貢獻。
4. 大學生:天下太平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傳播和平、宣揚愛與和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