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
成語(Idiom):犢牛 (dú ni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ú n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某人或某物非常頑強、有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犢牛是指小牛,因為小牛力氣大、頑強,所以成為了比喻非常頑強、有力量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力量、頑強,特別是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下能夠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犢牛”起源于《孟子·告子下》:“犢牛之子,雖小能牽。”意思是說犢牛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力氣很大,能夠拉著牛耕地。因此,犢牛成為了頑強、有力量的象征。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犢牛”,沒有固定的成語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xiàn)出了犢牛般的力量,成功戰(zhàn)勝了困難。
2.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犢牛般的青年,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犢牛”與“頑強”、“有力量”等詞語聯(lián)系起來,形成關(guān)聯(lián)記憶。可以想象一只小牛雖然年紀小,卻擁有強大的力量,象征著頑強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其他與牛有關(guān)的成語,如“牛刀小試”、“牛頭不對馬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學習非常用功,他是一個犢牛般的孩子。
2. 初中生:雖然比賽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團隊展現(xiàn)出了犢牛般的力量,最終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在備戰(zhàn)高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像犢牛一樣堅持不懈,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