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疾
成語(Idiom):拙疾(zhuō jí)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的缺點或不足之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拙疾是由“拙”和“疾”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拙”意為笨、不靈巧,“疾”意為病、毛病。拙疾指自己的缺點或不足之處,表示自我批評和自謙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拙疾常常用于自我批評和自謙的場合,表達對自己的不足之處的認識和承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拙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當時,魯國的僖公出征,主將季孫將軍因為年老體弱,不能隨軍出征,于是以病為由留守。季孫將軍在家中躺在床上,聽到外面傳來戰鼓聲,他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便對家人說:“我這個拙疾之人,怎么能坐享其成呢?”可見,拙疾一詞最初是指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拙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些拙疾,但是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
2. 我才疏學淺,實在是個拙疾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拙疾”這個成語聯想為一個人,他因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而感到羞愧和自責,所以他自稱為“拙疾之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拙疾相關的成語,如“拙嘴笨舌”、“拙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數學方面有些拙疾,但是我會努力學習。
2. 初中生:我才疏學淺,感覺自己是個拙疾之人。
3. 高中生:盡管我在某些方面有些拙疾,但是我相信通過努力,我能夠克服困難。
4. 大學生:大學的學習對我來說是個挑戰,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拙疾,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