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hán bào bīng, xià rè wò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冬天抱著冰塊,夏天握著火炭,形容人能適應不同的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這個成語比喻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不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都能夠適應并應對。冬天抱冰,夏天握火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溫度,而這個成語則表達了一個人在極端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變通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適應能力和變通能力的優點,也可以用來勉勵他人在困難環境中堅持不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一本書籍《史記》中。書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楚國國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詩人,他的忠誠和才華被人們所稱贊。然而,由于政治斗爭和陰謀,屈原被貶謫到了邊遠的地方。在那里,他感到孤獨和寂寞,但他沒有放棄。他用自己的才華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他的忍耐和適應能力讓人們深為敬佩,因此有了這個成語的誕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冬寒抱冰和夏熱握火,通過對比兩種極端溫度的描述來表達人的適應能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冬寒抱冰,夏熱握火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我們要像冬寒抱冰,夏熱握火一樣,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冬寒抱冰,夏熱握火”這個成語與極端的溫度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冰天雪地中抱著冰塊,然后在酷熱的夏天握著火炭,這樣的形象會更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屈原的故事,以及其他與適應能力相關的成語,如“水到渠成”、“隨機應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寒抱冰,夏熱握火,我們要學會適應不同的天氣。
2. 初中生:他是一個冬寒抱冰,夏熱握火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像冬寒抱冰,夏熱握火一樣,具備適應能力和變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