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符
基本解釋
《漢書·東方朔傳》“愿陳《泰階六符》” 唐 顏師古 注:“ 孟康 曰:‘泰階,三臺也。每臺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驗也。’ 應劭 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下階為士庶人。’”因以“臺符”喻指宰相之職權如中階,有承上啟下之功用。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左右置相,以總吾喉舌之司;東西分臺,以斡我鈞衡之任。居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臺符之聯。”
朝廷的詔書。《北史·元暹傳》:“﹝ 暹 ﹞欲規府人及商胡富人財物,詐一臺符,誑諸豪等,云欲加賞。一時屠戮,所有資財生口,悉沒自入。”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嘉祐 八年, 豐城 李君儀 為 袁州 軍事推官。明年,被臺符,權知 萍鄉縣 事。”
成語(Idiom):臺符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容貌或表情丑陋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符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表情極其丑陋、難看,通常用于貶低或諷刺某人的外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的臉像戲臺上的道具一樣丑陋,形象十分糟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臺符這個成語一般用于口語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丑陋外貌或者不悅的表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時要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避免使用在正式場合或與陌生人交流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臺符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戲曲演出。在古代的戲臺上,有各種各樣的道具,其中也包括一些用來扮演丑角的面具或面部裝飾物。這些丑陋的道具和裝飾物被稱為“臺符”。由于這些道具和裝飾物的外貌丑陋,因此“臺符”成為了形容人丑陋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臺符”的結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第一個字“臺”表示戲臺,第二個字“符”表示道具或裝飾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像個臺符,讓人看了都不舒服。
2. 她的表情就像一個臺符,一點都不好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臺符”與丑陋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戲臺上擺放著一個非常丑陋的道具或裝飾物,這樣就能夠很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掌握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臉長得像個臺符,大家都不敢靠近他。
2. 小學生:她的表情就像一個臺符,一點都不好看。
3. 初中生:他長得像個臺符,讓人看了都不舒服。
4. 高中生:她的外貌就像一個臺符,沒有任何吸引力。
5. 大學生:他的臉上的痘痘真的像個臺符,一點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