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去
基本解釋
(1).免去;免職。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論赫德不宜總司海防書》:“總理衙門以專司練兵開去總稅司一缺之説告 赫德 , 赫德 果不愿行。”
(2).用在動詞后。表示擴大或擴展。《水滸傳》第四回:“不是老漢心多,為是恩人前日老漢請在樓上吃酒,員外誤聽人報,引領莊客來鬧了街坊,后卻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説開去。” 沙汀 《航線》:“廣闊的耕地無涯無際地擴展開去。”
(3).用在動詞后。表示開始并繼續下去。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論語》辦到一年了, 語堂先生 命令我做文章。這實在好像出了‘學而一章’的題目,叫我做一篇白話八股一樣。沒有法,我只好做開去。”
(4).用在動詞后。表示分開或離開。《水滸傳》第三一回:“卻待開門,被 武松 就勢推開去,搶入來,把這后槽擗頭揪住。” 清 李漁 《巧團圓·全節》:“罷,罷,罷,我與這婦人無緣,快快領他開去。” 魯迅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這種文學家,他們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打起仗來,就不能不逃開去。”
成語(Idiom):開去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q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離開;走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離開;去:走。表示離開某個地方,走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表示離開或走開的動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了一個關于“開去”的故事。古時有個人養了一只鳥,鳥非常聰明,能模仿人的語言。有一天,有人來找養鳥的人,鳥聽到有人來了就說:“開去!開去!”結果主人被誤會為沒有禮貌,因為“開去”在古代是用來趕走人的。從此以后,人們將“開去”用作離開或走開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我們走過來,急忙開去了。
2. 老師走進教室,同學們都安靜地開去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然后突然離開或走開,就是“開去”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離開或走開相關的成語,如“走開”、“離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看到爸爸來了,就開去了他的懷抱。
2. 小學生:放學了,同學們都開去了自己的家。
3. 初中生:老師一走進教室,同學們都開去了自己的座位。
4. 高中生:放假了,同學們都開去了各自的旅行目的地。
5. 大學生:畢業之后,同學們都開去了不同的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