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槎
基本解釋
亦作“ 牙楂 ”。1.丫叉。樹木分枝處。 宋 歐陽修 《于劉功曹家見女奴彈琵琶》詩:“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牙楂枯木腹。”
(2).瘦削貌。
成語(Idiom):牙槎
發音(Pronunciation):yá ch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犀利,鋒芒畢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槎是由“牙”和“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牙指的是尖銳的牙齒,槎指的是用于砍伐木材的大斧頭。牙槎形容言辭犀利,鋒芒畢露,比喻說話尖銳刻薄,毫不留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槎一詞多用于形容辯論、爭論等場合,特別是形容辯才高超、口才極佳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辯論中用尖銳的言辭直接擊中對方的要害,或者形容某人的辯論技巧非常犀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牙槎”的故事起源于《漢書·司馬相如傳》。相如是漢代著名的辯論家,他在一次與當時的丞相許負辯論時,用尖銳的言辭直接擊中了許負的要害,讓他無言以對。后來人們就用“牙槎”來形容相如的辯論技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才真是一流,每次辯論都能用牙槎讓對手無言以對。
2. 這位律師的辯護技巧可謂牙槎之辯,讓法官都為之傾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牙槎”。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個巨大的槎,在他的嘴巴里長滿了尖銳的牙齒,形象地表示他的言辭鋒芒畢露,非常犀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牙槎相關的成語,例如“口若懸河”、“辭章有致”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非常牙槎,讓老師都佩服不已。
2. 初中生:在辯論賽上,他的牙槎之辯讓對手束手無策。
3. 高中生:他的演講技巧非常牙槎,能夠很好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4. 大學生:她的辯論能力真是牙槎,每次都能夠擊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