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bìng shēn yín ㄨˊ ㄅㄧㄥˋ ㄕㄣ ㄧㄣˊ無病呻吟(無病呻吟)
◎ 無病呻吟 wúbìng-shēnyín
[adopt a sentimental pose;make a fuss about an imaginary illness] 比喻沒有憂傷而發出慨嘆,也比喻詩文矯揉造作,缺乏真情實感
雖然有人數我為“無病呻吟”,但我以為自家有病自家知
詞語解釋
wú bìng shēn yín ㄨˊ ㄅㄧㄥˋ ㄕㄣ ㄧㄣˊ無病呻吟(無病呻吟)
(1).沒有疾病而發出呻吟聲。 宋 辛棄疾 《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
(2).常以“無病呻吟”諷喻文辭之矯揉作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然必有為而作……若無病而呻吟,雖奔濤走石,冶葉倡條,動可人心,於道何補!” 明 李贄 《復焦漪園書》:“文非感時發已,或出自家經畫康濟,千古難易者,皆是無病呻吟,不能工。” 朱自清 《論書生的酸氣》:“ 朱子 在《楚辭辨證》里說 漢 人那些模仿的作品‘詩意平緩,意不深切,如無所疾痛而強為呻吟者’,就是所謂‘無病呻吟’。”
(3).以喻沒有值得憂慮的事情而長吁短嘆。 魯迅 《而已集·略談香港》:“我現在還有時記起那一位船上的 廣東 朋友,雖然神經過敏,但怕未必是無病呻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病呻吟
成語(Idiom):無病呻吟
發音(Pronunciation):wú bìng shēn y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病,卻裝病抱怨。形容人故意夸大自己的困難或不幸,以引起別人的同情或注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病呻吟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于形容那些沒有實際問題或困難,卻故意抱怨和訴苦的人。這種行為常常出于個人利益或為了引起他人的同情與關注。這個成語暗指了這種行為的虛偽和不誠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病呻吟常常用于批評那些故意夸大困難、矯揉造作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工作或學習中故意抱怨困難,以期獲得特殊待遇或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病呻吟這個成語源于《莊子·外篇·天運》。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在《天運》一篇中寫道:“呻吟者,無病也。非無病也,樂也;非樂也,無病之有病也。”這段文字指出,有些人故意呻吟抱怨,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的病痛,而是在享受抱怨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病呻吟的結構是“形容詞+動詞+動詞”,其中“無病”表示沒有病痛,“呻吟”表示故意抱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在無病呻吟,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
2. 別再無病呻吟了,你只是不想做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無病呻吟這個成語:
1. 將“無病”理解為沒有實際問題或困難。
2. 將“呻吟”理解為故意抱怨和訴苦。
3. 想象一個人在沒有病痛的情況下卻不停地抱怨和訴苦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無病呻吟相關的成語,如“自作自受”、“無中生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無病呻吟,希望老師能多給他一些糖果。
2. 初中生:她在考試前無病呻吟,希望能夠得到額外的復習時間。
3. 高中生:他為了逃避家庭作業無病呻吟,希望能夠獲得家長的同情和寬容。
4. 大學生:她在面對挑戰時無病呻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