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袖
基本解釋
謂裝入袖中帶回。 清 李漁 《蜃中樓·點差》:“那河邊水價,網畔魚租,處處堪歸袖。”
成語(Idiom):歸袖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x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歸隱山林,不再參與世俗紛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袖一詞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彩筆生涯際,青袖拂面天。”其中,“歸袖”指的是歸隱的生活狀態,不再涉足紅塵世界。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物遠離塵囂,回歸自然,追求寧靜和平淡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現代漢語中,歸袖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物退隱山林,不再參與社會活動,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可以用來形容退休后的老人,或者某些藝術家、作家等追求獨立自由創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袖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中,他以此形象地表達了自己追求寧靜和自由的心情。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描述人物追求退隱的狀態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袖是一個動賓短語,由“歸”和“袖”兩個字組成。其中,“歸”表示返回、回歸,“袖”表示衣袖,這里指的是人物回到山林中,不再參與世俗紛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過古稀,歸袖山林,享受安寧的晚年生活。
2. 這位作家在獲得了成功后,選擇歸袖山林,不再參與社會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歸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物穿著青袖,回到山林中,遠離塵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歸袖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學習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如杜牧的詩歌作品,以及其他描寫歸隱、退隱主題的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長大后能夠歸袖山林,過上寧靜的生活。
2. 初中生:他在事業取得了成功后,選擇了歸袖山林,不再追求名利。
3. 高中生:我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能夠有機會歸袖山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4. 大學生:在繁忙的學習和社交生活之后,我渴望能夠歸袖山林,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