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針
基本解釋
(1).拔針。《素問·離合真邪論》:“候呼引鍼,呼盡乃去?!?王冰 注:“引,引出也?!?br>(2).穿線過針孔。指干針線活。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這只手一輩子引針拈線,播種插秧,從來不忍心捻死只螞蟻?!?/p>
成語(Idiom):引針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巧妙的言辭或行動引起別人的注意,使其產生某種感受或反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針是一個由動詞“引”和名詞“針”組成的成語。引針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某種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觸動他人的心弦,使其產生某種感受或反應。這種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可能是言辭上的巧妙引導,也可能是行動上的巧妙安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針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交流、表達或行動中巧妙地引起他人的共鳴或觸動。比如在演講中使用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起聽眾的興趣;在寫作中使用引人注目的描寫,引起讀者的共鳴;在談判中使用巧妙的策略,引起對方的注意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引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衛子夫傳》中的記載:“衛子夫與王莽語曰:‘王公博士,吾不如也。然吾引針以自喻,而君引針以自矜?!边@段記載中,衛子夫以引針比喻自己,意思是說自己只是一個引針的小人物,而王莽卻以引針自矜,認為自己是引導時代潮流的人物。后來,這個比喻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巧妙地引起他人的注意或共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針是一個由動詞“引”和名詞“針”組成的成語,屬于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中巧妙地使用了一句引針之語,立刻引起了聽眾的共鳴。
2. 這篇文章以引針之筆描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讓讀者深受觸動。
3. 談判中的引針策略讓對方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引針成語與針線相關聯,想象自己在巧妙地使用一根引針,將別人的注意點引向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引狼入室”、“引狼自衛”等,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引針之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讓我們更加認真聽講。
2. 初中生:他在寫作中巧妙地使用了引針之筆,讓讀者產生了共鳴。
3. 高中生:在演講中使用引針之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導聽眾的思考。
4. 大學生:談判中的引針技巧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主動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