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之使
基本解釋
一個使者。《戰國策·秦策五》:“大王無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 秦 彊而 趙 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 趙 , 趙 立奉璧來。”《三國志·蜀志·費詩傳》:“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 宋 蘇軾 《策略二》:“今者二虜,不折一矢,不遺一鏃,走一介之使,驅數乘之傳。”
成語(Idiom):一介之使
發音(Pronunciation):yī jiè zhī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身份低微、能力有限的人被派遣或任命擔任重要職務,形容他人不稱職或不稱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介之使是由“一介”和“之使”兩個詞組成。其中,“一介”意為一個平凡的人,指身份低微、能力有限的人;“之使”意為被派遣或任命擔任特定職務。成語整體的意思是指一個平凡的人被派遣或任命擔任重要職務,暗示其不稱職或不稱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介之使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被任命到高職位或重要崗位上,但能力或經驗不足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政治、職場、教育等各個領域中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介之使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官場有關。在古代,官員的選拔往往是通過考試和舉薦來決定的。然而,有時候一些平凡的人卻被任命到高職位上,而他們的能力和經驗并不足以勝任這個職務,因此人們就用一介之使來形容這種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一介之使”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領導雖然是一介之使,卻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
2. 這位一介之使的教師居然被提拔為學校校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將“一介”理解為一個平凡的人,而“之使”理解為被派遣或任命,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同時,可以想象一個平凡的人被派遣到一個重要的職務上,但卻無法勝任,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貶義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官場、職場相關的成語,如“官官相護”、“拍馬屁”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是一介之使,但他努力工作,最終成為了班級的班長。
2. 初中生:這位領導明明是一介之使,卻被提拔為了校長,大家都感到很不滿。
3. 高中生:這位一介之使的教師居然被任命為學校的校長,這真是讓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