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結
基本解釋
(1).蓋有印章的保證文書。結,表示負責或承認了結的字據。《清會典事例·吏部·投供驗到》:“初選官,投互結并同鄉京官印結。候補官,止投原籍印結及京結。”《官場現形記》第三回:“這里一面找同鄉,出印結。”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二章第二節:“ 云南 永昌 漢族地主仇殺回民,官吏甚至先給印結,許以事后不加究問。”
(2).指出具印結所得的酬金。《官場現形記》第二七回:“每月印結分的好,也不過幾十兩銀子。”
成語(Idiom):印結(yìn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yì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印章上的圖案已經磨損,不再清晰可辨。比喻文章、作品等的內容陳舊,不再有新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印結是一個由“印章”和“結”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印章是用來蓋印的工具,上面通常刻有圖案或文字。當印章使用久了,圖案會磨損,不再清晰可辨。因此,印結比喻文章、作品等的內容陳舊,不再有新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印結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等內容陳舊,不再有創新和新意。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思想觀念陳舊,不與時俱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印結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曾經給秦始皇的父親蓋過印章。后來,秦始皇即位后,李斯再次給他蓋印,發現之前的印章上的圖案已經磨損不清。李斯對此感到慚愧,因此創造了“印結”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小說的情節已經印結了,沒有新鮮感了。
2. 這幅畫的風格已經印結,需要創新。
3. 他的觀念過于陳舊,思想已經印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印章的圖案磨損不清的形象與作品內容陳舊的意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學、藝術相關的成語,如“墨守成規”、“畫龍點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讀那本書,里面的故事都印結了。
2. 初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思路太陳舊,內容有點印結。
3. 高中生:這篇論文的觀點已經印結,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思考。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劇情過于陳舊,已經印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