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庫
基本解釋
太平天囯 實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稱其所建立的國庫為“圣庫”。規定全體衣食俱由圣庫開支。但至后期,圣庫制度雖仍在 天京 施行,但高級官員已先蓄私產,繳獲歸公的原則亦已無形破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命詔旨書》:“繼自今,其令眾兵將,凡一切殺妖取城,所得金寳、綢帛、寳物等項,不得私藏,盡繳歸天朝圣庫,逆者議罪。”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五節:“在平均主義思想的支配下,又產生圣庫(藏銀錢)、圣糧(藏米糧)制度……每逢禮拜日,各官開單赴圣庫、圣糧領禮拜錢、糧米油鹽及祭上帝物品。”
成語(Idiom):圣庫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k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經典、典籍的集合,也可指某個地方保存著重要的文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庫一詞源自古代的宮廷圖書館,是保存各類重要文獻和典籍的地方。圣庫一詞也常用來比喻某個地方保存著重要的文獻或知識,具有珍貴和寶貴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庫一詞常用于描述學術機構、圖書館或博物館等地方,也可以用于比喻某個人或組織擁有豐富的知識或文化底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庫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司馬遷)在自序中提到:“夫圣人者,莫不有過人之明,而后可以成圣庫。”這里的圣庫指的是太史公自己所編纂的歷史文獻,意味著保存了重要的歷史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庫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圣”和“庫”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博物館是我們國家的圣庫,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記錄。
2. 這個學院的圖書館是學生們的圣庫,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和資料。
3. 他的頭腦就像一個圣庫,存儲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或博物館中,四周都是珍貴的文獻和文物,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圣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圣庫這個概念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圖書館和文獻保護的歷史,以及不同國家的圖書館和博物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去圖書館,那里有很多書,就像一個圣庫一樣。
2. 初中生:我想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像一個圣庫一樣擁有豐富的知識。
3. 高中生:這個大學的圖書館是我們學習的寶藏,里面的書籍就像是圣庫中的珍寶。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將它們視為我們的圣庫。
5. 成人:我一直夢想著能夠擁有一個自己的圖書館,成為一個圣庫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