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綱
成語(Idiom):起綱(qǐ gāng)
發音(Pronunciation):qǐ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制訂計劃或規劃的起點或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起綱是一個漢語成語,由“起”和“綱”兩個字組成。起綱中的“起”表示開始、發起,而“綱”表示綱領、計劃。起綱的基本含義是指制訂計劃或規劃的起點或基礎。它強調了一個計劃或規劃必須從一個明確的起點開始,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起綱常用于講述計劃、規劃或項目的起始階段。它可以用來描述制定學習計劃、商業計劃、發展戰略等各種計劃的開始階段。此外,起綱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開始制定計劃的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起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情況。在《左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國家制定法律和規章制度的過程。國君在制定法律之前,先制定了一個總綱,作為制定法律的基礎。后來,人們將這個過程比喻為起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在項目開始之前先制定一個詳細的起綱。
2. 制定一個明確的起綱是成功實施計劃的關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起綱”想象成一個人在一個空白的紙上畫出一個起點,然后用線條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綱要的形狀。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起綱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計劃、規劃相關的成語,如“策劃”、“規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寫作之前先制定一個起綱,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在開始寫作之前先制定一個起綱,以便更好地組織思路。
3. 高中生:我在準備高考的時候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起綱,幫助我合理安排時間和復習內容。
4. 大學生:在進行研究項目之前,我們需要制定一個起綱,明確研究的目標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