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范
基本解釋
認賬,就范。《金瓶梅詞話》第十九回:“你三年前死了娘子兒,問這位 魯大哥 借的那三十兩銀子……俺剛才進門就先問你要,你在人家招贅了,初開了這個鋪子,恐怕傷了你行止,顯的俺們陰騭了。故此先把幾句風話來,教你認范。你不認范,他這銀子你少不得還他!”
成語(Idiom):認范(rèn fàn)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f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待事物時,要明辨是非、分辨真偽,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認范是由“認”和“范”兩個字組成。其中,“范”指的是規范、準則,表示人們要按照準則來認識和判斷事物,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認”表示人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不盲從、不輕信,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認范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在教育、工作、生活中,提醒人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主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認范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其中有一段對話是這樣的:“孟子曰:‘君子不輕諾,小人輕諾。君子背諾如山倒,小人背諾如折柳。’公孫丑曰:‘不然。君子背諾如山倒,小人背諾如過河折柳。’孟子曰:‘過河折柳,根尚在,可以再植;山倒,根隨之,不可復榮。’”這段對話中,孟子用“認范”這個成語來形容君子和小人對待諾言的態度,強調了君子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不輕信他人,不輕易許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認范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認”和名詞“范”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策時,我們要認范,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2. 他在工作中總是認范,凡事都要按照規范來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范圍標志的旁邊,他要用眼睛仔細辨認這個范圍標志,表示他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認識和判斷相關的成語,例如“見微知著”、“明辨是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認范,不被同學的話所迷惑。
2. 初中生:我要認范,不被網絡上的謠言所迷惑。
3. 高中生:我要認范,不被社會上的負面影響所迷惑。
4. 大學生:我要認范,不被他人的觀點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