銓量
成語(Idiom):銓量
發音(Pronunciation):quán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衡考量、衡量事物的輕重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銓量是一個動詞詞組,由“銓”和“量”兩個字組成。銓指用秤稱量,比喻衡量事物的輕重得失;量指計量,比喻考量、估量。銓量意為用秤衡量,引申為衡量事物的輕重得失,進行權衡考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銓量常用于表示在做決策或抉擇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衡量事物的得失利弊,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銓量一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31年,晉國大夫鄭國公子重耳在晉國內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接受了齊國的援助。然而,他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決策,是繼續依靠齊國扶持還是回到晉國繼承家族的事業。在做出決策之前,重耳進行了深思熟慮,仔細衡量了各種利弊,最終做出了回到晉國的決定。這個故事成為了“銓量”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銓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動詞詞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出決策之前,我們應該仔細銓量各種因素。
2. 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就業前景,做出明智的銓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銓”和“量”兩個字分開理解,銓指用秤稱量,量指考量、估量。通過將這兩個意義聯系起來,記憶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決策、抉擇相關的成語,如“權衡輕重”、“衡量利弊”等,來擴展對銓量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買東西之前,要銓量價格和質量,選擇最合適的商品。
2. 初中生:在選擇社團活動時,要銓量自己的興趣和時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活動。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銓量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就業前景,做出明智的決策。
4. 大學生:在選擇實習機會時,要銓量公司的規模、行業前景和自己的發展需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