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一辭(tóng shēng yī cí)
發音:tóng shēng yī cí
基本含義:指言辭相同,沒有差別。
詳細解釋:同聲一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同聲”和“一辭”組成。同聲指的是發音相同,一辭指的是言辭相同。意思是說,不管是發音還是言辭,都沒有任何差別。
使用場景:通常用于形容兩種或多種言辭或發音完全相同的情況。
故事起源:同聲一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魯仲連列傳》中。魯仲連是魯國的一位賢臣,他為人正直,言辭坦率,與人交往從不掩飾。有一次,他與魯國內史公孫賈在一起商議國家大事,他們言辭相同,沒有任何差別,因此被人稱為“同聲一辭”。
成語結構:這個成語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每個詞的意思都很明確,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
1. 他們兩個人的觀點完全一致,可以說是同聲一辭。
2. 在會議上,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都是同聲一辭的。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站在一起,嘴里發出完全相同的聲音,就好像同聲一辭一樣。
延伸學習:學習其他成語,如“異曲同工”、“言之鑿鑿”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小組合作做作業時,大家的答案都是同聲一辭的。
初中生:這個問題大家的觀點一致,同聲一辭。
高中生:他們兩個人的演講稿竟然完全一樣,簡直是同聲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