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
基本解釋
(1).一種白色小石,細長而圓,狀如飯粒。《漢武故事》:“太上之藥,有中華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漿,其次藥有五云之漿、風實、云子、玄霜、絳雪。” 唐 杜甫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詩:“飯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 宋 許顗 《彥周詩話》:“ 杜 詩:‘飯抄云子白。’…… 葛洪 《丹經》用‘云子’,碎云母也。今 蜀中 有碎礫,狀如米粒圓白,云子石也。”
(2).米粒;米飯。 宋 陸游 《起晚戲作》詩:“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甌淺點嘗初。” 宋 楊萬里 《晚春行田南原》詩:“云子從來疎廣文,衝雨學稼當辭勤?” 清 方文 《予去宛后家人乏食蕭尺木餉米賦此謝之》詩:“晚臼忽舂云子白,故人先送救公饑。”
(3).云狀的裝飾物。《宋史·輿服志二》:“﹝龍肩輿﹞其制:方質,椶頂,施走脊龍四,走脊云子六。”《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只見門簾開處,進來了兩個人,一色打扮……穿的是挖云子鑲鞋。”如:描花繡云子。
成語(Idiom):云子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云子是指云朵在天空中飄動的樣子。在成語中,云子常常用來比喻人的心思或行動不定,變化多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子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云朵在天空中飄動的景象,意味著變化無常、難以捉摸。在成語中,云子用來形容人的心思或行動不定,反映了人的思維和行為的多變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子常常用于描述人的心思或行動不定的情況。比如,當一個人的態度或計劃變化頻繁,無法預測時,可以使用云子來形容這個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云子成語的故事起源目前尚無明確記載,但它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和《西游記》等。這些作品中的角色經常使用云子來形容人的心思或行動不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子是一個二字成語,由“云”和“子”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思像云子一樣飄忽不定。
2. 她的行動就像云子一樣,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云子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云朵在天空中飄動的樣子,以及人的心思或行動像云子一樣不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成語的用法和意義,可以閱讀成語詞典或相關的文學作品。通過多讀書、多積累,可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的天氣真好,云子像棉花糖一樣柔軟。
2. 初中生:他的態度像云子一樣,時而冷漠,時而熱情。
3. 高中生:她的心思像云子一樣變幻莫測,讓人琢磨不透。
4. 大學生:他的計劃像云子一樣不定,經常改變主意。
5. 成年人:在商業領域,市場競爭如同云子一樣,變化多端,需要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