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議
基本解釋
舉行會議或談判。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八章:“其有事則開議,人人皆有發言之權,從其多數而行之。” 錢基博 《辛亥南北議和別紀》:“自十月二十八日,開議於 上海 英 租界之市政廳, 廷芳 即聲言曰:‘非 清 廷承認共和,不能開議。’”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我已答應了,由律師指定日期開議。”
成語(Idiom):開議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始討論或商議某個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議是由動詞“開”和名詞“議”組成的成語,意思是開始討論或商議某個問題。它常用來形容會議、討論或商談等活動的開始階段。在開議之前,人們通常會進行準備工作,收集資料,明確議題,然后正式開始討論或商議。開議是一種正式的行為,代表著一種決策或解決問題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議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會議、討論或商談等場景中。例如,在一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會議上,領導們會開議如何提高公司的市場份額;在學校的教師會議上,老師們會開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開議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隊在解決問題時的行動,例如,一個團隊在開議后決定采取某種行動來解決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場。古代的官員常常需要參加各種會議和討論,以決定重要事項。在會議開始時,主持人會說“開議”,表示正式開始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成語,并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開議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開”和“議”。其中,“開”是動詞,意思是開始;“議”是名詞,意思是討論或商議。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開始討論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議即將開始,請大家準備好材料,我們隨時可以開議。
2. 在開議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次的討論結果。
3.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我們需要多次開議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議”與“開始討論”這個意思進行聯想來記憶。你可以想象在一個會議室里,人們準備好了材料,坐下來準備開始討論,主持人說“開議”,然后大家開始討論問題。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開議”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會議、討論相關的成語,如“座無虛席”、“言之鑿鑿”等。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你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我們班級開議決定明天去游樂園還是動物園。
2. 初中生:老師在班會上開議,討論如何提高學習效果。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在學生代表大會上開議,商討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方案。
4. 大學生:學生社團組織成員開議,討論社團活動的策劃和預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