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廩
基本解釋
山峰名。 衡山 五峰之一。因形似倉廩而得名。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道十二·湘潭縣》:“ 衡山 石廩峰 最高,巨木千尋,蛟井連屬。”
成語(Idiom):石廩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剛正,直抒胸臆,不畏權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廩源自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唐代宰相魏征有一次上表對皇帝忠言逆耳,皇帝大怒,要下獄,但是魏征卻毫不畏懼地說:“犬羊之輩,豈足介意!”意思是說,像狗羊一樣的人,又有什么可怕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皇帝,最終皇帝沒有懲罰魏征。后來,人們用“石廩”來形容直抒胸臆,不畏權貴的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廩常用于形容人言辭剛正,直言不諱,不怕得罪權貴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有勇氣直抒胸臆的人,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調侃自己說話直接而得罪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廩的故事起源于唐代宰相魏征的一次直言進諫的經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說了一番石廩之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2. 雖然他的直言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他一直堅持石廩不避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石廩”聯想為一塊堅硬的石頭,象征著堅定不移的直言不諱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了解一下其他與直言不諱、勇于直抒胸臆相關的成語,如“直言不諱”、“直抒胸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我們班上的班長說話就像石廩一樣,總是很直接。
初中生:在班會上,我敢于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建議,因為我要像石廩一樣勇敢直言。
高中生: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我不怕得罪權貴,我要用石廩一樣的言辭表達我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