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織
基本解釋
(1).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周禮·天官·玉府》:“凡王之獻金玉、兵器、文織、良貨賄之物,受而藏之。” 鄭玄 注:“文織,畫及繡錦。”《荀子·禮論》:“卑絻、黼黻、文織、資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兇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 楊倞 注:“文織,染絲織為文章也。” 漢 劉向 《說苑·善說》:“明日使人奉黃金百斤、文織百純,進之 張先生 。”
(2).舞文弄法,羅織人罪。 清 侯方域 《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何執事文織之深也,竊怪執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轉蹉跎,乃至嫁禍而滅人之族,亦甚違其本念。”
成語(Idiom):文織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文章或做文章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織是由“文”和“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文章、文字,表示寫作;“織”指編織、制作,表示創作。文織的基本含義是指寫文章或做文章工作,強調對文字的創作和表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織常用于形容人才華出眾,擅長寫作和表達。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對某個領域的創作能力或研究能力很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織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漢書·藝文志》中的記載。相傳,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每當遇到難題或困惑時,他就會和一位編織細布的婦女交流,通過她的細心織布,司馬遷得到了靈感,進而完成了偉大的著作。因此,文織成為形容寫作能力出眾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文”和動詞“織”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真是文織精彩,讀起來讓人陶醉。
2. 她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高,真是一位真正的文織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織”想象成一個人在用精心編織的文字創作一篇美麗的文章,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與創作和寫作相關的成語,如“文采飛揚”、“筆耕不輟”等。
2. 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寫作文,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文織之才。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她夸我是個小小的文織家。
3. 高中生(16-18歲):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希望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文織之才。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期間,我努力培養自己的文織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