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曇
成語(Idiom):阿毗曇(ā pí tán)
發音(Pronunciation):ā pí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懷惡意,表面上卻偽裝得非常善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阿毗曇是佛教經典中的一個人物,他被描述為一個外貌溫和、表面和善的人,但實際上內心卻充滿了惡意和欺騙。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心懷惡意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阿毗曇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那些虛偽、陰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揭露和批評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心懷惡意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阿毗曇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楞嚴經》中,形容了一個名叫阿毗曇的人物。在佛教故事中,他以假善之名行惡事,被佛陀識破并加以批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警惕那些虛偽的人,不要被他們的外表所迷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阿毗曇是一個三字成語,其中“阿毗”和“曇”都是人名,無具體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阿毗曇,不可輕信。
2. 這個人總是一副笑臉,但我覺得他是個阿毗曇,不可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阿毗曇”與“虛偽”、“假善”等詞語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情節,想象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惡意的形象,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文化和故事,了解更多有關阿毗曇的故事和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雖然笑得很甜,但我覺得他是個阿毗曇,不想和他玩。
2. 小學生:我班上有個同學,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其實是個阿毗曇,經常說謊。
3. 初中生:她平時總是笑瞇瞇的,但我覺得她是個阿毗曇,心思不可測。
4. 高中生:他在班級里表現得很友好,但我覺得他是個阿毗曇,不太可信。
5. 大學生:社交場合上有很多人表面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個阿毗曇,需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