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伎
成語(Idiom):音伎(yī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yī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音樂和舞蹈等藝術表演中的技巧和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音伎是由“音”和“伎”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音”指音樂,特指音樂表演中的技巧和才能;“伎”指技藝,即表演藝術技巧。因此,“音伎”指的是音樂和舞蹈等藝術表演中的技巧和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音樂、舞蹈等藝術表演中的高超技巧和才華,也可用于形容其他領域中的技巧和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音伎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描述了秦始皇聽到楚國音伎的表演后非常欣賞,贊嘆其技藝高超。后來,這個詞開始用于形容音樂和舞蹈等藝術表演中的技巧和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琴藝高超,真是一位音伎。
2. 這個舞蹈編排的很有創意,充滿了音伎的表演技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音伎的發音與音樂藝術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音樂家在演奏樂器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音樂和舞蹈的知識,學習其中的技巧和才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學習鋼琴已經很多年了,現在已經成為一位小小的音伎了。
2. 初中生(13-15歲):我非常喜歡看舞蹈表演,那些舞者的音伎真是令人驚嘆。
3. 高中生(16-18歲):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努力使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音伎。
4. 大學生及以上:這位音樂家的演奏技巧非常出色,他真是一位真正的音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