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虜
成語(Idiom):韃虜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á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族侵略者或侵略者的傀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韃虜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主要用來指代來自北方的外族侵略者,如匈奴、鮮卑等。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yōu)榉褐盖致哉摺浩日呋蚩堋J褂眠@個成語時,往往帶有強烈的貶義和侮辱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外族侵略者或受外族侵略者控制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政權被外國勢力操縱,或者某個人被迫成為他人的傀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韃虜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指代來自北方的外族侵略者。由于韃虜對中國古代王朝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和傷害,因此這個詞逐漸演變?yōu)橘H義詞,用來形容侵略者或傀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韃虜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外國勢力操縱,成為了一個韃虜。
2. 那個政權已經(jīng)變成了韃虜?shù)目堋?/p>
3. 我們不能讓自己成為韃虜?shù)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韃虜?shù)男蜗螅┲愖宓囊路掷锬弥淦鳎仍谝粋€被壓迫的人身上。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貶義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特別是與外族侵略有關的歷史事件,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外星人來到地球,變成了韃虜,控制了人類。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韃虜?shù)那致詺v史。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權已經(jīng)淪為了韃虜?shù)目埽耆チ霜毩⑿浴?/p>
4. 大學生及成年人:我們不能容忍自己成為韃虜,必須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