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括
成語(Idiom):統括(tǒng kuò)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k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統一、包括、涵蓋一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統括是一個動詞,意指將各種不同的事物或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它強調將各種不同的部分合并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以達到全面、完備的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形容能夠包含或涵蓋所有相關事物的能力或方法。它可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決策中能夠全面考慮各個方面,不偏袒某一方面的能力。此外,統括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種方法或理論,能夠綜合各種不同的觀點或理念,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整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統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本書籍《周易》。《周易》是中國古代哲學經典之一,其中有一句話“君子以象易之,變而通之,統而理之”,意思是說君子應該以象數的方式來理解變化,通過統一和整理來加以理解和應用。后來,這句話中的“統而理之”逐漸演變成了“統括”,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該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統”和“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能夠統括全局的領導者。
2. 這個方案能夠統括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統括”拆解為“統”和“括”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統”可以聯想到“統一”,表示整合各種不同的部分;而“括”可以聯想到“包括”,表示將各種不同的要素包含在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統括”相關的成語,例如“包羅萬象”、“兼收并蓄”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于整體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能夠統括我們所學的所有知識。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班長,我需要統括全班同學的意見,做出最好的決策。
3. 高中生(16-18歲):市長在制定城市規劃時,要能夠統括各個部門的建議,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4. 大學生(19-22歲):在做研究時,要能夠統括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研究方法,以得出全面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