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藹
成語(Idiom):親藹
發音(Pronunciation):qīn 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親切和藹可親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態度和藹可親,待人親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友好、和藹可親,也可以用來形容環境或氛圍溫暖和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一百二十四·匈奴列傳》記載了一個和親事件,當時漢朝皇帝派遣使者到匈奴部落進行和親,使者中有一個叫做李廣利的人。他待人親切和藹,贏得了匈奴王的好感,最終達成了和親的目的。從此以后,“親藹”成為了一個形容待人友好、和藹可親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親藹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親和藹都是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笑容親藹可親,讓人感到很溫暖。
2. 這個老師待人親藹,學生們都很喜歡她。
3. 這個地方的氛圍非常親藹,讓人感到賓至如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親藹”拆開來記憶,親指親切,藹指藹然可親。也可以通過與“親切和藹可親”的意思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的態度和藹可親相關的成語,如“和顏悅色”、“笑容可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親藹地微笑著。
2. 初中生:他雖然威嚴,但對待學生還是很親藹的。
3. 高中生:這位校長一直以親藹的態度對待學生,贏得了大家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