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報
基本解釋
《史記·吳王濞列傳》:“蓋聞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后因以“天報”謂上天對人為善作惡的不同報應。《后漢書·魯恭傳》:“故愛人者必有天報。”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文正公之直》:“即使 朱公 真有其術,以伊品行,亦必不為,其天報之不爽耳!”
成語(Idiom):天報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做了壞事而受到的報應,或因為做了好事而得到的回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報是由“天”和“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表示自然界、宇宙,有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報”表示對人的行為做出的回應和反饋。天報這個成語意味著人的行為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自然界的回應和反饋,好的行為會得到好的回報,壞的行為則會受到壞的報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報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有好有壞,而且會在未來得到相應的回報。它可以用來告誡別人要做好事,因為善有善報;也可以用來警示別人不要做壞事,因為惡有惡報。此外,天報還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行為的結果是必然的,不可逆轉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做李寶的人,他平時行為不端,經常欺負弱小,做壞事。有一天,他被一位仙人看見了他的惡行,對他說:“你的行為已經得到了天界的記錄,你將來會受到相應的報應。”李寶不以為然,繼續做惡,但不久之后,他的家破人亡,身敗名裂,最終落得個下場凄涼。從此,人們就用“天報”來形容因為做壞事而受到的報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報這個成語是由一個形容詞“天”的意義和一個動詞“報”的意義組成的。其中,“天”表示自然界、宇宙,有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報”表示對人的行為做出的回應和反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好事是應該的,因為善有善報,天報不爽。
2. 他做了那么多壞事,遲早會受到天報的懲罰。
3. 不要以為做壞事可以得逞,天報是不會讓你逃脫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報”這個成語與自然界的力量和智慧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的行為像是在一張看不見的天書上被記錄下來,最終會得到相應的回應和反饋。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將天報與自然界的力量和智慧聯系在一起,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因果報應的文化和哲學觀念,可以深入學習佛教和道教的教義,了解其中關于因果報應的思想。同時,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媽媽常常告訴我,做好事是應該的,因為天報不爽。
2. 初中生(13-15歲):我相信善有善報,所以我努力做好事,希望能夠得到天報的回報。
3. 高中生(16-18歲):不要以為做壞事可以得逞,因為天報是不會讓你逃脫的,遲早會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