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自
基本解釋
另外。 沙汀 《醫生》:“老醫生沒有另自再買,他一直閉緊嘴離開糧市。”
成語(Idiom):另自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另外一方自己(言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另自是一個用于形容某人言行自我矛盾、自相矛盾的成語。它表示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說他說的話和他做的事情之間存在著矛盾。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行為或者言辭與他自己的利益或原則相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另自多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言行自相矛盾的場合。例如,在辯論中,當一個人的言辭明顯與他之前的觀點相悖時,可以使用另自來指出他的自相矛盾。此外,另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或行為與他自己的原則相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另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故事說,有一位名叫劉琨的人,他在任職期間,言行與他之前的觀點相悖,引起了很多人的批評和諷刺。后來,人們用“另自”來形容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另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另”是形容詞,表示“另外的”;“自”是代詞,表示“自己”。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示自相矛盾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要保護環境,但卻不停地亂扔垃圾,真是另自。
2. 這個政客一會兒說支持環保,一會兒又投票反對環保法案,真是另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左右搖擺,一會兒站在左邊,一會兒又站在右邊,表示他的言行自相矛盾,就像另自這個成語的含義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另自相似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自相矛盾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不想吃糖,但他又偷偷地吃了一塊,真是另自。
2. 初中生:她說不喜歡這個明星,可是卻天天追著看他的新聞,真是另自。
3. 高中生:他說自己是環保主義者,但他卻買了一輛高排放的汽車,真是另自。
4. 大學生:政客們一會兒說要改革,一會兒又做出保守的決策,真是另自。
5. 成年人:他說要幫助他人,但他卻從來不主動伸出援手,真是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