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絶
自絶(zì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zì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己孤立、與眾不同,不與他人交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自指自己,絶指孤立、與眾不同。自絶形容一個人不與他人交往,獨自生活,遠離社交圈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絶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自我封閉、獨來獨往,不喜歡與他人交流、交往的狀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不善于與人相處、不愿意融入集體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絶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原文為“孟子曰:‘民生而弗使,自絶矣。”這句話出自孟子的講演,意思是如果統治者不善于治理國家,不關心人民的生活,那么人民就會自我封閉,不與外界交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絶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過于自絶,很少參加社交活動。
2. 她在學校里總是自絶,不愿意和同學們交流。
3. 這個人太自絶了,不善于與人溝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自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孤島上,與周圍的人隔絕,形成自絶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交、人際交往相關的成語,如“孤芳自賞”、“自命不凡”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有一個同學很自絶,上課時總是坐在角落里不和別人說話。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班級里自絶,從來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
3. 高中生(16-18歲):她因為自絶,很少有朋友,總是一個人獨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