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意
成語(Idiom):像意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行為與實際意思相符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像意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辭或行為與實際意思相符合的情況。它表示說話或行事的方式和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含糊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像意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與實際意圖完全一致,沒有任何虛假或隱藏的意思。它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真實和直率,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虛偽和欺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中有一句話:“夫言非意,而意非言,是以詐偽生。”意思是說,如果言辭和實際意思不一致,就會產生虛偽和欺騙。后來,人們將這句話簡化為“言不由衷,意不在言”,并演變成了成語“像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像”和“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真實直率,像意可嘉。
2. 她的笑容雖然和藹可親,但我總覺得其中有些像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像意”理解為“像真實的意思”,這樣就能很容易地記住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例句和相關的文章來擴展對“像意”的理解,并學習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中使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老師說話總是像意,從來不說假話。
2. 初中生:這個演員的表演很像意,能夠完美地展現角色的內心世界。
3. 高中生:政治家的演講要像意,不能只說好聽的話,而是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作為一名記者,我們應該像意地報道新聞,不能歪曲事實。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要像意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能隱瞞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