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坰
成語(Idiom):寒坰(hán yīng)
發音(Pronunciation):hán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寒冷的環境或氣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寒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寒指寒冷,坰指高地。寒坰的基本含義是指寒冷的高地或寒冷的環境。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氣候寒冷,環境嚴酷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寒坰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寒冷的天氣或環境,可以用于描述冬季的寒冷、高山地區的嚴寒、極地地區的惡劣氣候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寒坰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夫寒坰之地,無歲不雪也。”意思是說寒冷的高地每年都下雪。后來,寒坰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寒冷的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寒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來臨,北方的地區變成了一片寒坰。
2. 高山上的氣溫很低,真是個寒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寒坰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山上,周圍寒風凜冽,氣溫驟降,這樣就能夠形象地理解和記憶寒坰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氣和環境相關的成語,比如“酷暑”、“嚴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冬天的北方是一個寒坰的地方。
2. 初中生(13-15歲):雪山上的氣溫非常低,真是一個寒坰。
3. 高中生(16-18歲):北極地區的氣候極端寒坰,很少有生物能夠生存下來。
4. 大學生及以上:登山者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會遇到非常寒坰的氣候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