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
成語(Idiom):作物(zuò wù)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作物,也可引申為一切可供利用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作物”源自于漢代文學家劉向的《說苑》一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個人在田地里種植了許多農作物,但他卻把所有的作物都當作自己的財產,不肯與別人分享。最終,他的作物都枯萎了,而其他人的作物卻茂盛。這個成語通過寓言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貪婪,要懂得與人分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貪婪自私,不肯與人分享財產或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作物”的故事起源于漢代文學家劉向的《說苑》一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把所有的好處都獨自享受,不愿與別人分享,真是作物。
2. 這個人只顧自己發展,不考慮團隊的利益,真是作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作物”的發音“zuò wù”與“做物”相連,做物即為貪婪自私之意,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貪婪自私相關的成語,如“餓虎撲食”、“獨占鰲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他一起玩,他總是作物,不肯和我分享玩具。
2. 初中生:班級里有些同學總是作物,不愿意與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做項目。
3. 高中生:有些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不顧他人感受,真是作物。
4. 大學生:在團隊項目中,大家應該互相合作,而不是作物。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作物”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