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
基本解釋
亦作“ 馬渤 ”。菌類。其子實體球形。產于我國 河北 、 江蘇 、 內蒙古 等地。中醫學上用干燥子實體入藥。性平味辛,功用清肺、利咽、止血。 唐 韓愈 《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
英文翻譯
1.【醫】 bovista; lasiosphaera; Lycoperdon bovista L.; puffball
成語(Idiom):馬勃
發音(Pronunciation):mǎ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尸上的蛆蟲,比喻腐敗墮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馬匹,“勃”指蛆蟲。成語的意思是指馬尸上的蛆蟲,用來比喻腐敗、墮落、道德敗壞的現象。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組織在道德上墮落,違背良好的行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比如貪污、受賄、行賄、利益輸送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敗壞,例如一個原本正直的人因為某些原因變得道德敗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個官員貪污受賄,他將貪污所得用來買馬。這些馬被他照料不周,最終因為饑餓而死亡。馬死后,馬尸上的蛆蟲滿天飛舞,成了一副腐敗墮落的景象。這個故事通過比喻馬尸上的蛆蟲來形容官員的腐敗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勃”的結構是“名詞+名詞”,其中第一個名詞是“馬”,第二個名詞是“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貪污受賄,真是個馬勃之徒。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腐敗墮落,已經成了一個馬勃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馬匹和蛆蟲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馬尸上滿是蛆蟲的場景,以此來聯想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腐敗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貪污舞弊”、“腐敗無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馬勃之人不值得我們學習。
2. 初中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做馬勃之徒。
3. 高中生:馬勃之人在社會中會受到唾棄和譴責。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奮斗,不做馬勃之徒。
5.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管理層腐敗墮落,真是一群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