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強本弱支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g běn ruò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強調支持強者而忽視弱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表達了在某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更傾向于支持強大的一方,而忽視或不公平對待弱小的一方。它暗示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以及人們在面對權力和利益時的選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中的不公平現象。它可以用于批評不公正的權力分配、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忽視弱勢群體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三年》中,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國君昭公去世后,魯國的政治局勢動蕩不安。昭公的兒子公子糾和弟弟公子比爭奪王位,公子糾得到了大部分貴族的支持,而公子比得到了弱勢群體的支持。最終,公子糾成功登上了王位,而公子比被迫流亡他國。這個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強者得到支持而弱者被忽視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強本弱支是由“強本”和“弱支”兩個成語組合而成。其中,“強本”表示強大的根基,指支持強者的力量;“弱支”表示脆弱的支撐,指支持弱者的力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社會上,強本弱支的現象屢見不鮮。
2. 政府應該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支持,避免出現強本弱支的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強本”聯想為一個堅固的樹干,而“弱支”則是一個搖搖欲墜的樹枝。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社會公正和不公正的現象,以及如何促進社會公正的方法。可以閱讀相關的社會學、政治學和倫理學方面的書籍,深入了解社會中的權力和利益分配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們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不能讓他們感受到強本弱支。
2. 初中生:在班級中,我們要平等對待每個同學,不能因為某個同學成績好就對他特別照顧,這樣會造成強本弱支。
3. 高中生:社會中存在著很多不公平現象,我們應該關注弱勢群體,避免出現強本弱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