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儀
基本解釋
漢 官威儀。泛指 中國 禮儀制度。 唐 李白 《贈張相鎬》詩:“庶同 昆陽 舉,再覩 漢 儀新。”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文非文,史非史,譬夫 烏孫 造室,雜以 漢 儀,而刻鵠不成,反類於鶩者也。” 明 高啟 《奉天殿進<元史>》詩:“書成一代存 殷 鑒,朝列千官備 漢 儀。” 孫中山 《大總統告海陸軍士文》:“﹝ 文 ﹞賴國人之力,得返故土,重覩 漢 儀。”參見“ 漢官威儀 ”。
漢儀(hàn yí)
發音(Pronunciation):hàn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漢族的風儀和禮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漢儀一詞由“漢”和“儀”組成。“漢”指漢族,代表中國的主要民族。“儀”指風儀和禮節,代表人們的行為規范和社會禮儀。漢儀一詞強調了漢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禮儀和風度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漢儀一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風儀和禮節是否符合社會的期望。它可以用來贊揚一個人的優雅和得體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粗魯和不合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儀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歷史悠久。在古代,漢族人民注重禮儀和風度的培養,認為這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體現。因此,漢儀一詞成為了形容漢族人民優雅和得體的行為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漢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漢字和儀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漢儀舉止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漢儀令人贊嘆,展現了她的高尚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漢儀一詞。可以將“漢”字聯想為中國的漢族,而“儀”字則代表了禮儀和風儀。通過將兩個字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詞語,幫助記憶漢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禮儀習俗,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儀一詞的含義。學習其他與漢儀相關的成語,如“儀態萬方”、“風度翩翩”等,可以進一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的漢儀很好,經常幫助老師和同學。
2. 小學生:我喜歡參加校內活動,因為可以展示我的漢儀。
3.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漢儀,以樹立良好的形象。
4. 高中生:參加面試時,漢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漢儀,代表自己和學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