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石
基本解釋
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眳⒁姟?落井下石 ”。
成語(Idiom):下石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別人已經失勢時再加以打擊或陷害,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石是由“下”和“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向別人投下石頭,比喻在別人已經處于困境時再加以打擊或陷害,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成語主要強調的是在別人處于弱勢時加以打擊,以獲得自己的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石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別人困境時加以打擊或陷害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各種場景,比如政治斗爭、商業競爭、人際關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霍去病的將軍。據傳,霍去病在戰斗中擊敗了匈奴,但他的功勞被其他人所嫉妒。在他回到京城時,有人故意在他的路上放置了一塊大石頭,試圖讓他摔倒。然而,霍去病沒有受到影響,他毫不畏懼地將石頭踢開,展示了他的力量和勇氣。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在別人困境時加以打擊或陷害的行為,從而形成了成語“下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下為動詞,石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他已經失去工作的情況下,他的朋友還向他下了一些石頭,真是太殘忍了。
2. 這個政治家在對手遇到麻煩時總是喜歡下石,以求自己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霍去病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霍去病在路上遇到了一塊石頭,但他沒有被打倒,而是將石頭踢開,展示了他的力量和勇氣。這個故事可以幫助你記住下石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霍去病的故事和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下石這個成語的起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別人生病的時候還嘲笑他,真是下石心腸。
2. 初中生:在比賽中,他明明知道對手受傷了,卻故意下石,太不道德了。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總是在競選時向對手下石,以爭取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