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論
成語(Idiom):儻論(tǎng lùn)
發音(Pronunciation):tǎng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儻論指的是言辭或論述高傲、自負,不容置疑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儻論由兩個字組成,儻意為高傲、自負,論意為言辭、論述。儻論形容人在言辭或論述上態度高傲、自負,不容置疑,不顧他人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儻論常用于形容某人在辯論、討論或論述中態度傲慢、自以為是,不聽取他人觀點,不顧事實真相的情況。此成語通常帶有貶義,用于批評那些自負、不虛心傾聽他人意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記載了一個與儻論相關的故事。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名叫田儻的人,他非常自負,對自己的觀點堅信不疑,不愿聽取他人的意見。因此,人們就用“儻論”來形容那些態度高傲、自負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儻論屬于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儻論自己的觀點,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
2. 這位教授對自己的理論非常自信,經常儻論。
3. 別人的建議他從不采納,總是儻論自己的主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儻論這個成語:
1. 將“儻”字理解為高傲、自負的意思,將“論”字理解為言辭、論述。
2. 可以將“儻”字聯想為一個人站在高山之巔,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是。
3. 將“論”字聯想為人們在辯論、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以下內容:
1. 學習其他與自負、高傲相關的成語,如“自命不凡”、“目中無人”等。
2.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故事,了解更多關于儻論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3. 通過閱讀新聞、社交媒體等途徑,了解當下社會中存在的儻論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儻論自己的成績比別人好。
2. 初中生:她在班級里總是儻論自己的觀點,不聽取別人的建議。
3. 高中生:他儻論自己的才華,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他儻論自己的論點,不顧其他參賽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