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筥
成語(Idiom):箱筥(xiāng lǔ)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或文章的內容深奧、精湛,令人難以理解或領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箱筥是一個古代的用來存放書籍的器具,形狀類似于現代的書箱。成語“箱筥”借用了這一形象,用來形容言辭或文章的內容深奧、精湛,使人難以理解或領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筆高超或內容深奧的文章、演講或討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思維方式復雜或晦澀難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箱筥”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據傳,孔子的學生曾問孔子關于《詩經》的注解,孔子回答說:“《詩經》的注解就像箱筥里的東西一樣,你們應該自己去領悟。”從此,箱筥成為形容文章或言辭內容深奧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真是箱筥之作,讀了好幾遍都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2. 他的演講內容像箱筥一樣,讓我聽得云里霧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箱筥”聯想為一個盛滿了精美書籍的箱子,表示內容深奧、精湛。可以通過想象打開箱子,卻看不懂里面的書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和學術論文來提高對“箱筥”這一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的課太難了,好像是箱筥一樣,我都聽不懂。
2. 初中生:這本課外讀物真是箱筥之作,我讀了好幾遍也沒完全理解。
3. 高中生:老師的講解太深奧了,感覺就像是從箱筥里拿出來的一樣,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觀點真是箱筥,讀了好幾遍都沒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