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
基本解釋
官名。《左傳·隱公十一年》:“ 羽父 請殺 桓公 ,將以求大宰。” 孔穎達 疏:“《周禮》:天子六卿,天官為大宰。諸侯則并六為三而兼職焉。”詳“ 太宰 ”。
成語(Idiom):大宰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極大,掌控一切,無人可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宰原指古代宰相的職位,宰相是掌握朝政大權的人,因此“大宰”成語引申為權力至高無上,無人可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權力非常大,掌控一切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某個時期的統治者權力極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魏公子曹無傷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臣,他權傾朝野,掌握了極大的權力。有一天,他去拜訪齊國的國君,齊國國君對他非常尊敬,將他待為國賓。這時,曹無傷帶著齊國國君的服侍人員進入廚房時,看到廚房的牛肉被燉糊了,他便將廚房的廚師宰了。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用“大宰”來形容權力極大,掌控一切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總裁是公司的大宰,決策權都掌握在他手中。
2. 這個政府官員在地方上執掌大權,可謂大宰一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宰”聯想為一個人手持大權,掌控一切的形象,通過形象的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宰相的職責和權力,以及古代的政治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媽媽是家里的大宰,她決定我們每天吃什么。
2. 初中生:校長是學校的大宰,他可以決定校園里的一切規定。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總統是大宰,他負責領導整個國家的發展。
4. 大學生:這個企業的創始人是大宰,他掌握了公司的所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