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
基本解釋
亦作“ 白版 ”。1.不施油漆的木板。 唐 王維 《田家》詩:“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唐 元稹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詩:“村扉以白板,寺壁耀赬糊。” 明 袁宏道 《又和龍君超韻》:“白板赤欄橋,石根繫小舠。” 清 吳偉業 《遣悶》詩:“扁舟遇雨煙村出,白版溪門主人立。”
(2).指不施油漆的木門。 清 曹寅 《過陳次山寓居讀迦陵稿有感》詩:“草深白版鳴蛙處,水長西橋浴馬時。”
(3).自 漢 以來,授官皆有印章。授官只用板書而無詔敕印章,稱“白板”。即無誥命之官。《晉書·趙王倫傳》:“﹝ 倫 ﹞以茍且之惠取悅人情,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君子恥服其章,百姓亦知其不終矣。”《宋書·孝武帝紀》:“庚寅,制方鎮所假白板郡縣,年限依臺除,食祿三分之一不給送故。”
(4).麻將牌中不刻字樣或花紋的牌。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六:“打牌鬼,真倒霉,要白板,來發財。”
英文翻譯
1.tabula rasa; white board
成語(Idiom):白板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任何東西寫在上面的板子,比喻沒有記載或記錄任何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板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白”表示空白、沒有內容,第二個字“板”表示寫字的平板。白板在現代教育中常用于指代沒有任何內容的教學板,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思維空白、沒有任何想法或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板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思維空白、沒有任何想法或知識的情況。比如,當某人被問及一個簡單的問題時,如果回答“我一點都不知道”,就可以說他的腦子是個白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使用竹簡或木板來寫字記錄,如果沒有任何內容寫在板上,就是一塊空白的板子,即白板。后來,這個概念被引申為形容沒有任何內容或知識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板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頭腦像個白板,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
2. 考試的時候,我的腦子就像個白板,什么都記不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完全干凈的白板,上面什么都沒有寫,表示空白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記憶、思維等相關的成語,如“一籌莫展”、“一知半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把白板擦得很干凈,然后開始寫字。
2. 初中生:這道數學題太難了,我完全是個白板。
3. 高中生:我在準備考試,還有很多知識是白板,需要復習。
4. 大學生:對于這個專業的知識,我是個白板,需要從頭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