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抹
基本解釋
指弦樂器。后訛稱“細末”。 宋 范正敏 《遯齋閑覽·細末將來》:“州郡公宴,將作曲,伶人呼細末將來,蓋御宴進樂,先以絃聲發之,后以眾樂和之,故號稱絲抹將來。今所在起曲先以竹聲,不惟訛其名,亦失其實矣。”
成語(Idiom):絲抹
發音(Pronunciation):sī m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輕輕地抹拭,形容動作輕柔細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抹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絲”指的是絲綢,而“抹”則表示輕輕地擦拭。合在一起,絲抹形容動作輕柔細致,像抹拭絲綢一樣輕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抹常用于形容人的舉止或行動輕柔細致,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工作或技術的精細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絲抹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這個成語的形象非常直觀。絲綢是中國的傳統特產之一,它的質地柔軟光滑,需要細心呵護。而抹拭絲綢時,人們往往會用輕柔細致的動作,以免損壞絲綢的質感。因此,絲抹成為了形容輕柔細致的行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絲抹般地將手指輕輕地滑過琴鍵。
2. 他的書法字跡絲抹一般,非常工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想象自己在抹拭一塊寶貴的絲綢時,需要用輕柔細致的動作來保護它。將這個形象牢記于心,可以幫助記憶絲抹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輕柔細致相關的成語,如“細水長流”、“細枝末節”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用絲抹的動作撫摸著小貓咪的毛。
2. 小學生:小紅的書法絲抹一般,字寫得非常漂亮。
3. 中學生:她絲抹般地輕輕按下了鋼琴鍵,音樂緩緩響起。
4. 大學生:他在實驗室里絲抹地進行著微觀實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