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明
基本解釋
謂輪流照耀。《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孔叢子·論書》:“《書》之論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離離然若星辰之錯行,上有 堯 舜 之德,下有三王之義。”
成語(Idiom):代明(dài míng)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代替別人明辨是非或代人辨明是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代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代”表示代替、替代,第二個字“明”表示明確、清楚。代明的基本含義是指代替別人明辨是非或代人辨明是非。它強調了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可以代替別人去辨別是非,幫助別人明辨是非,起到替人分辨是非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替別人辨明是非,或者替別人分辨真偽。它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或者表示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能夠為他人做出明確的判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孟子與荀卿的一次爭論,孟子認為荀卿的觀點是錯誤的,但荀卿卻不愿意接受孟子的批評。于是,孟子找來一塊石頭,向荀卿說:“你能否代替我辨明這塊石頭是圓的還是方的?”荀卿答不上來。孟子接著說:“你既然不能代替我辨明這塊石頭的形狀,那你又怎么能代替我辨明是非呢?”這個故事成為了代明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代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式上是一個動詞+形容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爭論中代明了自己的觀點,讓所有人都接受了他的觀點。
2. 她用自己的行動代明了她是一個真正的朋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代明”的技巧可以是將其與“代人辨明是非”這個解釋相聯系。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用手指著一個模糊的物體,代替別人辨別它的形狀,幫助別人明辨是非。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辨明是非相關的成語,如“明辨是非”、“辨明真偽”等。這些成語都與辨別是非、明辨真偽有關,可以幫助你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幫助我代明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2. 初中生:老師讓我代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很快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3. 高中生:他能夠代替別人明辨是非,是一個非常有見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