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虧
成語(Idiom):頓虧(dùn kuī)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k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疏忽或失誤而遭受損失或失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虧是由“頓”和“虧”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頓”表示一次性的、突然的,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變化。而“虧”表示損失、缺乏、不足。頓虧的意思是因為一次性的、突然的疏忽或失誤而遭受損失或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虧常用于形容因為一時的疏忽、失誤或不慎而導致的損失或失敗。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經商等各個方面的失誤或不慎引起的損失。例如,你在考試中因為粗心大意而錯過了一道簡單的題目,導致最后成績不理想,你可以說自己在那道題上頓虧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頓虧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齊策四》。齊國有一位名叫公叔痤的大夫,他是齊襄公的親信。有一天,齊襄公下令將公叔痤處死,但因為公叔痤的功勛卓著,齊襄公又改變了主意。為了表達自己的忠誠,公叔痤用自己的身體撞擊石碑,為齊襄公證明自己的心意。結果,公叔痤因此而受傷,并最終因傷勢過重而去世。這個故事成為了頓虧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頓)+ 謂語(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次談判中的一時疏忽,導致了公司的頓虧。
2. 小明因為粗心大意,把重要文件弄丟了,結果遭受了頓虧。
3. 這個項目在初期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由于管理不善,最終導致了頓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頓虧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突然掉進了一個坑里,表示他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遭受了損失或失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頓虧相關的成語,如“頓然大悟”、“頓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因為玩手機而忘記做作業,結果被老師批評了,真是頓虧。
2. 初中生(13-15歲):我在考試中因為沒有仔細讀題,錯過了一道簡單的題目,導致成績不理想,真是頓虧。
3. 高中生(16-18歲):我在面試中因為緊張而回答出錯,最終沒有得到這份工作,真是頓虧。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實習中因為疏忽大意,導致公司遭受了一筆巨大的經濟損失,真是頓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