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二心三意
發音(Pronunciation):èr xīn sā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思不專一,動搖不定,意圖不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個人的心思不專一,經常在兩種或三種不同的意圖之間搖擺不定。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不堅定,沒有一顆堅定的心,容易變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件事情有兩種不同的想法,心思不統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九年》中。當時,齊國的大夫顛、肸與公子糾一起去齊國的陳國做客。公子糾對顛、肸說:“我想在陳國好好享受一番,你們兩個幫我在齊國打點一下。”顛、肸都答應了。結果,顛回到齊國后,卻沒有按照公子糾的要求辦事,而是自己為自己謀取了好處。公子糾得知后,非常生氣,就用“二心三意”來形容顛、肸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二心”和“三意”兩個成語組成。其中,“二心”指兩種心思,表示動搖不定;“三意”指三種意圖,表示意圖不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項目二心三意,一會兒說好,一會兒又變卦了。
2. 她對他的感情有些二心三意,時而熱情,時而冷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心三意”與“心思不專一”、“意圖不純”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二心三意”意思相近的成語,如“三心二意”、“動搖不定”等,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做作業時總是二心三意,不能專心。
初中生:她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有些二心三意,不知道要選擇什么職業。
高中生:他在追求女孩子時常常二心三意,不敢表白。
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他二心三意,猶豫不決。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總是二心三意,不夠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