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言
基本解釋
(1).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禮記·曲禮上》:“外言不入於梱,內言不出於梱。” 清 趙翼 《悼亡》詩:“內言出梱先申警,側室生兒信撫摩。”
(2).古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對“外言”而言。所謂內外指韻之洪細而言,內言發洪音,外言發細音。《漢書·王子侯表上》:“ 襄嚵侯建 ” 顏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音內言嚵菟。”又“ 猇節侯起 ” 顏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猇音內言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閒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謨 曰:“所謂內外者,蓋指韻之洪細而言。言內者洪音,言外者細音”。一說“內言”非注音術語。參閱 龔祖培 《內言、外言發覆》。
成語(Idiom):內言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中的話語,不說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言是由“內”和“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內言的基本意思是指在心中想的話語,而不將其說出來。它強調了保守秘密、慎言慎行的重要性。內言是一種有深意的謙虛和自制力的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言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克制自己的言語,不隨意說出心中的想法。在一些正式場合,如會議、演講或商務談判中,使用內言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謹慎和智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內言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和避免沖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內言的故事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學家,他非常聰明而且口才出眾。有一次,孔融參加了一場宴會,宴會上的人們都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孔融卻一言不發。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便問他為什么不說話。孔融回答說:“君子內言,不輕易言出。”這句話意味著一個真正的紳士應該慎重選擇自己的言辭,并且不隨意說話。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內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內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內”作動詞,表示內心的動作,“言”作賓語,表示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中明白了很多事情,但他總是內言不發。
2. 在重要的會議上,他能夠內言自制,不輕易發表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內言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內心深處的話語”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心里默默地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將其說出來,這樣就能夠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內言這個成語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內心獨白、心有靈犀等,這些成語都與內心思考和表達有關,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考了滿分,但我內言不發,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很驕傲。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我,我內言不發,但我會努力改正錯誤。
3. 高中生:面對挫折,我會內言自勉,不放棄努力。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學會了內言,不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多聽取他人的觀點。
5. 成年人:工作中,我遇到困難時,會內言自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內言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