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殄
基本解釋
(1).不善,不好。《詩·邶風·新臺》:“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鄭玄 箋:“殄當作腆,腆,善也。”
(2).不斷。《詩·大雅·云漢》:“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鄭玄 箋:“絜祀不絶。”
成語(Idiom):不殄
發音(Pronunciation):bù t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被毀滅、不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殄是由“不”和“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殄,意為毀滅、消亡。不殄表示不被毀滅、不消亡的意思。形容事物永久存在,不會被破壞或消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殄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永恒。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傳統文化的延續、事物的傳承等。也可以用來表達希望事物能夠永遠保持不變、不被破壞的愿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地》篇中。莊子說:“天地有常,不殄如此。”意思是天地有自己的規律和秩序,不會被破壞或消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殄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努力保護和傳承,讓它不殄。
2. 這幅畫經過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色彩鮮艷,毫不殄滅。
3. 愛情是不殄的,它會經歷時間的考驗,變得更加堅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殄”與“不毀不滅”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不殄即為不被毀滅,不消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不殄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不朽”、“不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夠永遠不殄。
2. 初中生:這座古城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依然屹立不殄。
3. 高中生: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我們要努力傳承,讓它永不殄滅。
4. 大學生:只有不斷學習和進步,才能使自己的才華不殄。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不殄”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