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品
基本解釋
亦作“鬭品”。茶葉之精品。 宋徽宗 《大觀茶論·采擇》:“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鬭品,一鎗一旗為揀芽,一鎗二旗為次之,餘斯為下。” 宋 黃儒 《品茶要錄·二白合盜葉》:“故鬭品之家有昔優而今劣,前負而后勝者,雖人工有至有不至,亦造化推移,不可得而擅也?!?/p>
成語(Idiom):斗品(dǒu pǐn)
發音(Pronunciation):dǒu p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某人或某事的品質、才能、價值等進行比較和評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品一詞源自于古代的稱謂,斗指比較,品指品質。斗品成語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事進行比較和評判,以確定其品質、才能、價值等的高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品常用于討論人才選拔、產品質量評估、比賽成績等方面。也可以用于比較兩個人或兩個事物的優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齊宣王欲使人作樂,召伯牛而問之。伯牛曰:‘王好樂,則有樂矣;王惡樂,則無樂矣?!踉唬骸讶擞麡?,樂之,奈何?’伯牛曰:‘王好斗,則有斗矣;王惡斗,則無斗矣。’王曰:‘寡人欲斗,斗之,奈何?’伯牛曰:‘王好品,則有品矣;王惡品,則無品矣?!踉唬骸讶擞?,品之,奈何?’伯牛曰:‘王好貨,則有貨矣;王惡貨,則無貨矣?!踉唬骸讶擞洠浿魏??’伯牛曰:‘王好利,則有利矣;王惡利,則無利矣。’王曰:‘寡人欲利,利之,奈何?’伯牛曰:‘王好道,則有道矣;王惡道,則無道矣。’王曰:‘寡人欲道,道之,奈何?’伯牛曰:‘王好名,則有名矣;王惡名,則無名矣?!踉唬骸讶擞?,名之,奈何?’伯牛曰:‘王好生,則有生矣;王惡生,則無生矣。’王曰:‘寡人欲生,生之,奈何?’伯牛曰:‘王好死,則有死矣;王惡死,則無死矣。’王曰:‘寡人欲死,死之,奈何?’伯牛曰:‘王好神,則有神矣;王惡神,則無神矣?!踉唬骸讶擞?,神之,奈何?’伯牛曰:‘王好無為,則有無為矣;王惡無為,則無無為矣?!踉唬骸讶擞麩o為,無為之,奈何?’伯牛曰:‘王好天,則有天矣;王惡天,則無天矣?!踉唬骸讶擞欤熘魏危俊T唬骸荚敢陨碓囍!边@則寓言故事中,伯牛通過一系列的對話,告訴齊宣王要達到某種境界或得到某種東西,就要喜好它并努力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品的結構是“斗”+“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比賽中斗品,誰的技術更高誰就能獲勝。
2. 這兩種產品斗品,哪種更受歡迎就會占據市場份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斗品”拆分為“斗”和“品”來記憶。可以想象兩個人在斗爭中比較各自的品質和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品質和能力相關的成語,如“斗志”、“品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班級評比中斗品,看誰的作品最好。
2. 初中生:我們在足球比賽中斗品,爭奪冠軍。
3. 高中生:高考成績斗品,決定大學錄取。
4. 大學生:我們在創業比賽中斗品,爭取獲得投資機會。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斗品,爭取升職加薪。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